省中心主任孟爱国同志在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的讲话
——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研讨暨业务培训会发言提纲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有关会议精神,研讨下一步主要工作任务,进一步推动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经省科技厅同意,于2004年12月7日在西昌召开了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研讨暨业务培训会议。
一、科技部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意见(国科发高字[2004]283号)主要精神
1、重要性
(2004年9月3日印发)认为中心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面旗帜。
2、问题
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3、建设目标
把中心建设成为全国科技中介机构的骨干力量。
4、支持
登记注册、规划、用地、资金投入等方面提供支持;各地应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专项”资金,增加对中心的投入;中心能承担的工作,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先进技术推广、产学研联合等,要积极委托中心实施。
5、要求
国家级示范中心必须为独立法人,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此2个文件2005年3月前报科技部备案),建立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6、改革创新
(1)推动一批中心进入非营利机构序列,使其成为中心的主体;
(2)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心;
(3)与火炬计划结合,引导中心进入高新区;
(4)与星火计划结合,中心为“三农”服务
二、全国县科技工作会主要精神(陈至立讲话)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及解决诸多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2、县级工作重要性
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层次、全国90%的土地、80%的人口在县。
3、县主要问题及根源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恶化、农民收入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大,生产力水平低,根源为科技水平低、差距大。
4、对县级工作的认识
科技进步不仅要“顶天”——高技术,还要“立地”,为人民谋盈利,占领科技制高点和实现跨越发展是国家目标,提高基层科技发展能力和实现科技富民同样是国家目标。
5、县科技工作主要内容、中心任务,突出问题及原因
县科技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农民和中小企业,主要任务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科技基础设施平台,提供科技信息,提供科技信息、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
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是县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鲜明特点。欠发达县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缓。农技水平低,关键不在于缺乏先进实用技术,而是缺乏有利于科技成果及时传播和转化的途径、平台和机制。
主要原因:
科技成果推广经费不足、政府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不强;农技推广体系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科技人员知识老化、人才流失严重。全国30%的县科技经费很少或没有经费,65的县难以开展科技工作,近1/3的县可支配的财政科技拨款在10万元以下,其中400个县的科技管理部门没有可支配的科技拨款。
重点任务:
(1)服务“三农”,大力推广先进成套的农业技术;
(2)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推广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例仅为0.4:1,远低于发达国家2~3:1的水平;
(3)改革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不仅强调农技的引入和推广,更要注重技术与信息、人才、资金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强调生产各环节,更注重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一技术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
(4)依靠科技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全国2800多个县,绝大部分均具有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的可能性,要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促进技术要素与自然要素、人力资源及资本等要素有机结合,培育区域特色支柱产业;
(5)服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不断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从信息、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6)把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加强县基层科技工作的突破口
①在国家层面上抓好多项国家计划,各地先进适用技术信息的集成、建立综合性、便于基层应用的科技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国各地技术信息共享
②抓好县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注重集成现有专业信息网,实现与省和国家科技信息网和技术数据库的连通,发挥技术信息“中转站”、“二传手”的作用,特别要重视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6、关于县科技工作改革创新
建立以公共科技服务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网络式结构为特征的新型科技服务新机制。
(1)整合县域内各类科技资源,打破部门分割;
(2)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科技人员服务与自身人才服务相结合,科技服务与其它服务相结合,多形式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
(3)利用各类科技机构,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委托研究、合作开发、科技人员引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研究开发基地等,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问题;
(4)改革和重构基层科技服务体系,重点推动生产力中心、技术市场等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形成多元化、市场化、快速高效的科技服务新格局;
(5)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农民和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农技推广的投入回报机制。
7、关于支持
(1)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到位;
(2)科技部重点通过星火计划协调集成多方面资源、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县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
(3)财政部今后每年将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中增加1亿经费,专门用于支持基层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另外今年国家财政部将增拨1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县科技试点工作,明后年还将滚动增加到2~3亿元。
三、科技部关于当前及“十五”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及“十一五”发展思路专题会主要精神
10月28-29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生产力促进中心当前工作、“十五”生产力促进中心总体判断及“十一五”发展思路。科技部副秘书长李健到会作指示,高新司分管处长徐禄平、王力主持会议。部分省市的国家级示范中心主任及科技厅分管处长参加会议,我中心主任参加会议。
1.生产力促进中心当前的主要工作精神
对生产力促进中心当前的工作,科技部的安排为:
(1)继续以绩效考核评价细则对国家级示范中心进行考核,考核计分前10名的科技部予以经费支持,后10名的予以黄牌警告,直至淘汰取消国家级示范中心牌子实施动态管理(绩效考核的核心是鼓励中心的资产规模及业务营业额等迅速增长),鼓励中心兼并其它机构,开展更多的业务,尽快使中心做强 、做大 。
2.“十五”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基本评价
会议认为,由李健同志主持的科技部研究课题《我国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及政策研究》对“十五”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作了一个客观评估:
“十五”期间,在科技部和各地科技厅等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已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071家,数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以由政府推动和支持的体现政府意志的、公益性的无偿服务和低成本服务为主体的非营利生产力促进中心机构以及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此类机构,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了信息、咨询、培训、人才和技术中介等多种技术服务,促进提升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1)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政府部分职能的延伸,政府决策的参谋;(3)是中小企业有力的技术支持;(4)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器。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在:
(1)机构的唯一性,中心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为主的全方位服务机构;
(2)中心以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公益性和社会性活动;
(3)中心以专门技术、专门技能为基础开展了深受企业欢迎的服务。
因此,生产力促进中心多年来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一面旗帜。
同时,由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面临的市场机遇较多,市场潜力较大,经济基础较好,因此,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之间在服务能力、条件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协调发展与资源共享,做实、做强、做大生产力促进中心,使其真正成为我国技术中介服务的重要支柱,已成为我国目前生产力促进中心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3.“十一五”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发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实践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质量标准化、领域国际化,提高中心质量,规范管理,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做实、做大、做强生产力促进中心,使其发展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主力军,领路人,成为中小企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主要任务:
(1)进一步营造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抓紧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细则,2006年出台;(2)依法规范生产促进中心的业务与活动;(3)加强中心从业人员培训,科技部予以经费等扶持有条件的中心建立若干生产力促进中心培训学校(不是新建);(4)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能力建设,全国拟建10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虚拟),开展业务联盟(如制造业信息化、三农服务等联盟)(5)开展省级示范中心建设,申报国家级示范中心应首先是省级示范中心;(6)发展专业性及大学中心,有条件的中心拉长业务链,可搞孵化器;(7)修订完善国家级示范中心绩效考核细则,对国家级示范中心继续根据绩效细则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四、对加快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及目前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明确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机构的基本功能与发展定位
根据我省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和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公益性、事务性、综合性等特点,省级中心及部分市县级中心等建设成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区域性综合性的技术服务非营利机构,成为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体。
指导扶持县级中心建设成为突出当地资源、经济特色优势的特色生产力促进中心,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指导与扶持部分专业性科研机构发展成为行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某行业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技术支撑,促进该行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鼓励社会发展社团法人、企业法人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生产力促进中心。
2.建设和完善生产力促进的公共服务平台
(1)Scppnet四川生产力公共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整合全省以及全国相关科技资源信息。重点建设和完善科技机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技术需求、投资信息等数据库。
(2)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重点建设成都联合产权交易所有形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和网上技术市场的无形技术产权交易平台,重点加强市场较成熟科技成果项目的筛选及技术交易项目及投资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建设。
(3)四川电脑农业智能化推广应用平台。重点为推广应用“四川电脑农业智能化”的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信息技术,服务三农,推进农村科技信息化。
以上公共平台建设主要形成全省的省、市、县三级中心及与省外中心的“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由于上述平台建设属社会公益事业,需长期的持续投入,因此建议省科技厅及国家有关部门予以立项支持,在省科技厅的领导下,由省中心牵头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3.建立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协会
尽快成立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科技部高新司领导也有此要求),省级中心作为发起组织者和日常办事机构。发展地区性及行业性各级各类中心成为协会会员,形成行业发展自律组织,在法律、政策的规范下,优势整合,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并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技术服务中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4.在省级科技计划中设立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专项”
根据科技部国科发高字(2004)283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关于“各地方应通过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专项’等措施,加大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投入力度”的精神,在省级及以下科技计划中应设立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专项”经费,统筹并促进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事业及发展。
5.开展省级示范中心建设评比工作
根据科技部高新司有关以后申报国家级示范中心应首先是省级示范中心的精神,建议省科技厅启动省级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对于省级示范中心予以适当倾斜支持。
6.深化改革,优化整合,做大做强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1)科技部对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的主导思想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通过结构调整、资源重组,构筑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发展上,鼓励生产力中心优化整合相关科技机构,一方面拓宽中心的业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实现快速扩张,增强实力,提高社会影响度,在“十一五”期间,使其发展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的主力军,领路人。
科技部对国家级示范中心的管理,主要依据是绩效考核细则,得分高的予以经费支持,低的不支持直至取消国家级示范中心的牌子。该评价体系的核心是鼓励中心资产规模大,业务营业额大,增长快,鼓励中心通过优化整合,承揽开展更多的业务,把中心做大、做强。根据此管理办法,部分省、市通过合并整合类似科技机构,使中心的资产规模与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增长,其作法受到科技部的肯定。
(2)在体制及运行机制上进一步推进省级中心的深化改革,如何深化改革,优化整合,各级中心做大做强,需在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具体领导下认真的研究落实。如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特点的机构及其管理体制,摆脱传统及改革目前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建立人才、分配等新型运行机制。中心自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主导业务培育,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好各级中心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7.召开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
年内召开全省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部分县级中心负责人也参加。
会议主要内容:
(1)传达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及科技部生产力促进中心会议的主要精神;
(2)请主要厅领导对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指示;
(3)交流各中心业务开展情况;
(4)重点研讨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及全省中心的上下业务联动,如何建立特色中心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等;
(5)省级示范中心工作开展的研讨等。
|